清华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895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傲慢与偏见——清点“韩白之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7 07: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起于网络的韩白“文坛”之争,历时1月之后,以多位当事人关闭博客走向了尾声。
  经历了众声喧哗之后,我们请来当事人和一众旁观者,做一番清点和回味。
  希望这场争论,无论是“严肃”还是“娱乐”,最终都能留存一点有益的东西。
  
  战况回放
  
 缘起
  2月24日,白烨在新浪Blog上贴出原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六期的《80后的现状与未来》。该文评价韩寒的作品“越来越和文学没有关系”,并对“80后”提出了批评:“‘80后’作家这样一种姿态坚持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作家是完全可能的……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我以前说过‘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
  3月2日,韩寒作出回应,在新浪Blog上贴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认为“以时代划分人,明显不科学”,“文学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文坛算个屁,茅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文中一句话迅速在网上流行:“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最后也都是花圈。”文末,韩寒说,“我发表完观点了,不参与任何愚蠢的笔战论战之类。我很忙,我要进入车坛。”

单挑
  因为韩寒的点名文章,大批网民拥进白烨的博客一睹究竟,白烨博客点击率急升。两人的文章被网友们转贴到各大论坛,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3月4日中午,白烨贴出《我的声明———回应韩寒》,他表示,“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他和他们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则的自审与公审。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两小时后,韩寒回应。在《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中称,“作为中国的文学评论家,特点和长项就是:1.不知别人所云。2.自己不知所云。3.不知所云还特能云。这事都提升到互联网立法了。”
  3月5日,白烨发表声明,宣布将关闭博客。他表示:自己不了解也不适应博客,也对在网上“被人骂,还非得要骂人”很不了解,而“靠这种方式去交流文学或学术,也往往是一厢情愿”。
  3月8日,白烨接受记者访问,表示“‘80后’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文学的造诣上,而是在做人的道德水准上”。
  3月9日,韩寒连发《辞旧迎新》(上中下)3篇博客,表示“既然说到道德,那咱们就说道德”。他追问:“一、白烨曾经策划过一个叫贝拉的女生写的《9·11生死婚礼》的书,该书很不文学,却被白烨表扬了一番;二、去年春天文学奖白烨担任终审评委,却将自己策划出版书的作者最后评为获奖者;三、白烨曾经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过对于蔡小飞的看法:‘这个人我知道,写过一两本书,拿过一两次奖’,而后来证实蔡小飞这个人物根本就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事件的焦点转向“文学批评的操守”。
  3月10日,白烨在博客上贴出《白烨关闭博客告别辞》,表示自己不合适博客,“韩寒对我的骂式批评和他的拥戴者对我的跟踪谩骂,只是事情的一个诱因……这样一个一明一暗、一实一虚的交流平台,他们可以随便骂你,而你只能正面应对。这种先天的不平等性,无形中就使得恶毒占了上风。即使你不招惹人骂,靠这种方式去交流文学或学术,也往往是一厢情愿。”白烨称,事情发生的这几天,他觉得很受伤,以后虽然还会继续关注这个群体,但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热心了。白烨成为新浪Blog第一个关闭博客的名人。
  3月11日,白烨在“最后回应”中指出“他用这种语言本身,说明了他的学养、修养的亏欠”,“实在不能作为就是‘纯文学’的证明”,“要建立网络道德规范”。
  
  混战
  3月7日,作家韩东在网上发帖支持韩寒:“没有纯文学,也没有严肃文学,更没有劳什子的主流文学,有的只是‘正统文学’。‘正统文学’的是个什么鸟?看一看‘正统批评家’连篇累牍的唠叨你就知道了,当今‘正统文学’的‘实体’又是什么?同样见‘正统批评家’那些个叨唠,无非那几个作家名人以及他们家里的那档子事儿———包括他们的焦虑和希望。”
  3月9日,评论家解玺璋在新浪Blog上贴出《白烨:文学的保姆》一文,认为:“白烨是有长者之风的,换了鲁迅,很可能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了……‘80后’写作渐成气候,和白烨的支持、推广是分不开的。不感恩戴德也就罢了,居然有人以怨报德……”
  3月13日,作家陆天明在自己的博客上转载了自己接受采访的《“韩白之争”背后的若干问题》,文中表示,“白烨是社会公认的文学批评家———我们现在的文学界,缺少的正是肯站出来说真话的批评家。这件事出来之后,不是有很多小孩子跑到白烨的blog上去谩骂么?一直骂到白烨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博客。他们的这种做法,总让我想起当年的红卫兵。”
  作家王晓玉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怎么像‘文化大革命’时候的红小兵?这种做法非常恶劣!白烨不过批评你韩寒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你就这样恶狠狠搜罗证据,一二三四列出来,我们从前‘文革’时候就是这样的,不允许别人说话,当时整死了很多人。”
  评论家李敬泽说:“说实话,写得不好。曾经有一个记者问我,郭敬明、张悦然、韩寒作为一个文学现象,给文坛注入了什么?我说,他们不是文学现象,只能算作文化现象,他们没有给文坛注入什么。”
  3月14日,韩寒贴出《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磊落》,对陆天明和解玺璋进行回应:“这是关于文学评论家是否干净和所谓主流文学的文坛有多迂腐观点的争论,不是长辈教训晚辈。别把中国文学搞得跟敬老院似的。”
  3月15日,韩寒贴出《文学群殴学术造假大结局,主要代表讲话》,对陆天明、王晓玉、解玺璋、李敬泽集体回应,并抨击“文坛”和“圈子”。
  同日,在接受采访时,白烨称“白韩之争”是场口水战,是网络事件,“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好了”。
  3月17日,韩寒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论战是“杀一儆百”,他“早就看这些文学评论家不顺眼”,“他们把握了部分话语权,徇私作假,严重阻碍了文学的发展,我没那么多精力,只好挑一个最傻的先来”。
  3月18日,陆川在新浪Blog发文,声援父亲陆天明:“我知道父亲在维护一种批评的自由。如果说在老一辈的手中,我们得不到批评的自由,那么在韩寒这一拨人的手中,我们就能得到了吗?我们依然得不到……说他们是红卫兵,没有任何错误……我讨厌红卫兵,因为他们会把铜头皮带抽在老舍的脸上。韩寒他们不是在这么干吗?”
  3月21日,韩寒发表《观后总结:中国式文学争论——上阵父子兵,伙同亲友团》,回击陆川和解玺璋。
  同日,作家石康发帖表示:“韩寒太有意思啦,一帮大人在例行公事般地把他妖魔化的同时,没想到反被他给妖魔化了……当评论家把他推上秀场时,他反手也把评论家拉上了秀场,悲惨的是,评论家们完全没有走秀的经验,因此,表演相当拘谨,是不太合格的戏搭子……”
  评论家吴亮在“小众菜园”里发表评论,“白烨摆不摆谱无所谓,他的要害是,他基本上不懂文学……白烨批评韩寒在形式上是在讲道理,其实没有道理,韩寒反驳白烨在形式上很不讲道理,其实很有道理。”
  作家何立伟发帖认为,“小韩同志骂得好”。
  3月23日,音乐人高晓松在博客上发文,力挺陆川,在博客上说明准备就韩寒在小说里引用自己的歌词侵权行为起诉韩寒。
  同日,韩寒贴出《我支持高晓松一路凯歌》,表示支持高晓松告自己。
  3月24日,陆川发表《往前走吧,晓松,时间是手中的沙》,在感谢高晓松的同时,也承认:“回头看那篇文章,我的粗口是过了……我会去删节这些脏话,但是文章没有错,尤其最后那句,我是认真的,所有胆敢用脏字辱骂我父亲的人,不要让我在现实社会中碰到你”。
  3月25日,作家古清生网上发表长文《从韩寒白烨之争到叩问白烨身份》认为:“韩寒与白烨之争,引发公众另一方面的思考,即像白烨这样把握着重要批评资源的教职、公职学者,长期以来又从事着书商的策划和推广活动,这是不是一种灾难性的学术腐败?”
  3月26日,韩寒《请让我继续扯蛋》,表示:“愿意支付高晓松千字千元的最高稿费,就是200元。我为我在署名引用并强烈赞美你歌词的时候没有征得你的同意而承认错误。”
  
 尾声
  3月26日,高晓松宣布结束论争,关闭自己的新浪Blog。3月27日,陆川的新浪Blog也关闭消失。
  3月27日,作家叶开在博客里表示:“韩寒一方面可以撰文大骂文坛是个屁,纯文学期刊是个屁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萌芽》的执行副主编桂未明要到李小林的电话,然后打电话给李小林,恳求在《收获》增刊上发一下自己的小说……白烨是个书商,有时候为了策划一本书,其不顾底线的勇气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境界……可见,白烨和韩寒,都不是我站队的选择……”
  3月29日,韩寒在博客上宣布,“热闹完了,打个哈欠,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4月1日,朱大可在博客上总结“韩白之争”:“韩寒战胜对手的武器,无非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文化消费市场和大量‘韩粉’的后盾;其二,对方的文学‘炒作劣迹’;其三,犀利坚硬的秽语。韩寒的系列短文迅速扩大为一场风格粗鄙的战争,并引发互联网民众的秽语狂欢。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7:52:54 | 只看该作者

白烨:不是评论家说了算

4月1日下午,白烨在北京万圣书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南方周末:你关闭博客是因为无力招架谩骂吗?
  白烨:我不关不行。现在有人把韩寒的行为说成是争论或者论战,其实交火之后就完全没有学理可言了,完全没有构成理论性的交锋。因为他不正面直接跟你谈问题,都是用很脏的语言跟你骂,我不可能也跟他一样骂。他说文坛是个屁,我不能说“文坛不是个屁,你是个屁”,我觉得这样不合适,我在脏话的使用能力上跟他不对称。
  南方周末:你在关闭博客的声明《我的告别辞》中说:恶毒占了上风,占了上风的恶毒是什么样的?
  白烨:恶毒,就是他一上来就骂,都是很脏的字。他比你晚辈,又比你横。你不能回应是因为你不能把自己的层次降低——首先不能把辈分降低,其次不能把学养降低,最后不能把语言降低,所以我觉得我只能保持沉默,这样他就占了上风。还有很多匿名的也一起恶毒,你在明处,他在暗处。有人前边骂你傻B,后边又有人跟着骂你老傻B,你说你怎么办?根本无法应对,他们人多势众,我惹不起也还躲得起。
  南方周末:陆天明说,受过教育的人把网络变成了厕所,随便发泄自己的恶。
  白烨:我有同感。过去我对网络没有深入了解,基本是肯定的态度,它目前确实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具表达自由的媒介。但这次遭遇之后,我觉得网络的自由是双刃剑。一些有才华的人,网络可以使他脱颖而出;对那些人性阴暗和性情恶毒的人,网络又是一个发泄的通道,他可以没有道德自律,不受规则约束,这也是可怕的事情。
  南方周末:韩寒在他的博客中说,白烨比我想象的肮脏。面对你,韩寒显示出极强的道德优越感,他有一系列据说是证据确凿的指控。你接受他的指控吗?
  白烨:我相信,比事实多没用,因为他无法改变事实本身。包括他说我不好,说他好,也完全没有用,因为最后时间会淘洗清楚我们彼此的真实面目。韩寒的道德优越感完全是一种假想,自我陶醉,他把自己想象得很优秀,把别人想象得很肮脏,都是很荒诞的事情。
  我没有把它太当回事,因为都属子虚乌有。一位文友就曾给我边打电话边讪笑,说韩寒把你描述得面目全非,那已经不是我们认识的你了,太好玩了。我觉得,当你讲的东西不是事实的时候,实际上是不会有什么作用的。它也许可以蒙混视听于一时,但不能遮蔽真实于长久。
  南方周末:韩寒说,博客是关的,法院开着呢。如果你认为他讲的不是事实,是否认为自己受到了侵害?
  白烨:我开始并不觉得他对我造成侵害。我只觉得他语言脏,但还没超出文学批评的底线,只是格调不高的文学批评。但后来他捏造事实谩骂攻击,我就觉得是一种侵犯。我找过律师,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我和“春天”没有任何关系
  南方周末:韩寒把争论界定为“关于文学评论家是否干净和所谓主流文学的文坛有多迂腐”的争论。你觉得这是你们争论的核心吗?
  白烨:这是他的一面之辞,他在不断转移话题。他后来谈到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转移话题,为骂人找理由。在我看来两人之间的龃龉,最多反映了不同代际人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的差异与错位。问题的核心在这儿。我觉得后来他是在偷换概念。应该说这个话题包含了一定价值,但是因为被不断地转移重心,并没有真正得到讨论。后来,他们基本上是为了把我设定成“坏人”和“恶人”,去罗织各种材料。
  南方周末:韩寒提到你策划卫慧的《上海宝贝》、操作贝拉的《9·11生死婚礼》的炒作,这些事也成为你作为学者和评论家受到质疑的地方。
  白烨:《上海宝贝》是我受聘“布老虎”策划后,组了丁天、卫慧、周洁茹等几位“70后”的稿子,意在通过年轻作者联系年轻读者,卫慧先写了出来,就先出了,随后还出了丁天的和周洁茹的。对《上海宝贝》我当时并没有感到有多大的问题,只是觉得有些另类,也单薄一些,但感觉和语言都不错,作品对人们了解新的一代人有认识作用。这本书的被禁另当别论,从文学的角度看,仍然是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的。我不觉得这里边有什么别的问题。
  南方周末:《9·11生死婚礼》“好莱坞百万美金购买版权”呢?有人说你和安波舜联手制造了一个国际谎言。
  白烨:这个事情还在进行过程中,正因为我多了嘴才造成麻烦的。国外的出版合作一般是商业秘密,他付了钱以后要由他来说,你说就会有麻烦,我是因为提前说出来才造成后来的麻烦。因为这件事都还在弥补中,所以不能再说。它还没有完结。现在我不能确切地跟你说,它有,或者没有,原因是还在运作中。
  南方周末:商业机密可以不说,操作过程也不能说吗?
  白烨:这事是我在2003年间帮助安波舜做书时发生的。当时出了旅加女作家贝拉的《9·11生死婚礼》后,美国一家投资公司看好电影的改编,愿意高价购买,好莱坞某电影公司是协议中的第三方。此事因我不慎多嘴,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过早地泄露了商业秘密,使事情后来出现了很多波折,遭到了美国公司的批评,但事情本身是绝对存在的。这件事曾被人做了不少文章,安波舜为了回应外界的猜测,曾于前年在国际饭店专门召开记者见面会,在律师的见证下做了版权出卖的说明。此事应该去向安波舜了解,他是整个谈判过程中惟一参与和决策的人,连作家贝拉都不是很清楚。我在后期更不清楚了。
  南方周末:“春天文学奖”是怎么回事?网上批评你在操控该奖的评选工作。
  白烨:“春天文学奖”我连评委都不是,你说我能操控什么?我连投票权都没有。他们说因为我操控了“春天文学奖”的评选,使得韩寒几次没有被评上,这完全是凭空捏造。我与“春天文学奖”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奖是王蒙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设立的专门面向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的奖项,我不是评委,没有任何介入。韩寒不能因为没有获奖而他又很在乎这个奖,就把这种怨恨发泄在我身上。韩寒一方面骂文坛是个屁,一方面又很在意一些奖,我觉得他是很矛盾的一个年轻人。
  南方周末:韩寒还列举了蔡小飞自杀的假新闻,据说也跟你有关。真实情况是怎么回事?
  白烨:大概在去年夏季,先是北京一个记者采访我,说有个叫蔡小飞的“80后”作者在天津跳楼自杀了,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他们可能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经受不了什么挫折吧。过后,又有一个南京的记者采访我,问我认不认识蔡小飞,我说不认识,她说有人说他参加过5月份在天津南开大学的“80后”交流峰会,我说我也参加那个会了,如果他参加了也许见过。她在随后的报道中不无添油加醋地说我认识蔡小飞云云。过了几天,《新京报》一位记者打电话告诉我说,有关蔡小飞的消息是假新闻,我听了后很是愕然。就这么个事,怎么就成了我的事?我作为被采访者,从头到尾都是被动的。我怎么可能为这样一件事去有意制造假新闻,这对我有什么意义呢?我至今觉得,这可能是什么人玩的一个圈套。
  
  有人把我“妖魔化” 有人把我“玄幻化”
  南方周末:“80后”这批写手的表达具有文学性还是非文学性,一定要由评论家来肯定吗?
  白烨:不是文学评论家说了算。文学评论家是在描述一种状态。因为你(“80后”)事实上跟文坛根本不搭界。
  我说的“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写作还不具有文学性,不能看成真正的作家”,是指“80后”作者的作品都采用图书运作的方式直接进入了市场流通,而没有走进事实上存在的当下主流文坛———以文学期刊、文学批评、文学评选、文学组织和文学活动联袂构成的文学领域。他们主要以网络的渠道、图书的形式,与学生读者构成了前所少有的互动,并适应了他们的需要。我讲这样的话,既有提醒“80后”作者不要被自己的作品一时的行销所迷惑的意思,也有提醒主流文坛要关注他们的悄然崛起的意思。可以说一直到现在,“80后”对“文坛”不以为然或不甚了了,“文坛”对“80后”也不以为然或不甚了了。我觉得我的这些说法,并不是在划线、定性,而是在描述一种事实。
  南方周末:没有进入文坛的写作就不能有好的优秀的甚至杰出的写作吗?
  白烨:只能说进入文坛才能构成主流,不进入也许就处于非主流,处于一种民间状态。当然身处民间状态的非主流作家也可能产生好作家。不是说你进入主流就是好的,不进入就是不好的。
  南方周末:有人对你的身份表示质疑,认为你这样把握着重要批评资源的教职、公职的学者,文坛与市场通赢通吃,击穿了学人的道德底线。
  白烨:这位作家文章内容我大致知道,他把我描述成一个文坛霸主的狰狞形象。我觉得他把严肃的批评当成了随意的想象。如果说韩寒是以所谓的道德问题把我“妖魔化”,那这位作家则是以所谓霸权问题把我“玄幻化”。
  他提到的我的职称、职务与兼职,除了“博导”不是事实外,别的都属实。在当下文坛,具有这种职称、职务的还有许多人,我算不上是突出的,更谈不上有什么霸权。我惟一的权力是文学批评,而这样的权力持有者大有人在,我怎么能霸得住、又怎么能霸得了呢?我又依仗什么呢?我实在不明白他的这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看法是怎么得出来的。
  南方周末:你以书商身份利用公职资源从事个人出版业吗?
  白烨:我不是书商。说实话,书商不是谁都能当的,他不只需要会策划选题,还要有擅长包装、宣传、发行、收款等全程运作的能力,而且还得依托一个工作室或文化公司。我只是有一些编辑经验,懂一点选题策划而已,别的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如果把介入选题策划都叫做“书商”的话,那就太泛化了。我以前在出版社工作期间,以编辑为主,以评论为副;现在则以评论为主,但也没有脱离图书策划。我觉得这种介入对我的评论有一定的好处,它可以让我比不介入的评论家提早和更多地了解文坛和文学的情况,同时与当下现状保持一种经常性的联系。我做“布老虎”策划和出版是在1998年,我做了3年。现在回想起那一段,我也觉得它是有意义的,什么意义呢?它是利用市场的方式做一个长篇小说的品牌,(过去的)“布老虎”的书现在拿出来看,我觉得也没有很差很滥的,我并没有觉得做这个事情让我很丢脸。
  南方周末:评论家“收人钱说人话,收鬼钱说鬼话”能说是韩寒的偏激之语吗?
  白烨:他说的收钱是指审读费吗?评论家收审读费是理所当然的,况且审读费与评论家的劳动不成正比。通常评论家阅读一部长篇小说,要收500元审读费,有的还不到500。审读费是对评论家劳动的尊重,你不能说白让人看,哪有那样的道理?有时候评论家是夜以继日,白天看了黑夜看,还要边看边思考。除了审读费,还有写文章的稿费,那都是出版业规定的报酬。韩寒还说我评“80后”,“80后”的人给我送钱。他们都是学生,有什么钱?有时候他们到北京,一起吃饭还是我埋单。韩寒的指控完全是先设定你是坏人,然后找证据,他的证据又是捕风捉影。如果他的证据是确凿的,在他指证我之前就有人找我了。
  南方周末:反求诸己,在你的职业生涯里有没有做过错事?作为评论家你有没有悲哀的时候?
  白烨:我觉得作为一个评论者,可能会有看走眼的地方,说错话的时候;我自己实际上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进步。我觉得我可能属于那种小错不断、大错少犯的一类人。但有些事情看你从什么角度去看,比如做过《上海宝贝》这件事,在有些主流倾向的人看来,可能就属于一个显见的错误和严重的问题吧。
  现在评论家尴尬的地方在哪儿?有时候你的批评会被市场化的炒作或者运作所利用。你在会上讲了很多话,可他只挑对他有用的东西报道出来,或者印在书上。他是有选择地在利用你。你说了很完整的话,很一分为二的意思,在那里就看不到。这是一个悲哀。还有一个悲哀,就是一个作家在他不知名的时候需要评论家,当他知名了以后,他就不再需要评论家。他不再看重评论家。因为他的名气足以让读者知道他,不需要评论家再做什么。

[ 本帖最后由 陈昭 于 2006-8-27 07:54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7:53:36 | 只看该作者

韩寒:我定性为赛前消遣

4月2日,韩寒书面答复了本报记者的问题,就“文坛”之争,陈述了自己的看法。
  
  严肃时,他们觉得娱乐娱乐时,他们道貌岸然
  南方周末:为什么会贴出3月2日那篇文章?贴出文章之前,是否考虑到可能造成的后果?
  韩寒:这只是我芸芸众帖中的一帖,在芸芸众博客中,我不小心看到了白烨。看了文章,觉得观点很迂腐可笑,就反驳了,恰逢那几天心情不好。至于有人说是策划,完全没那事情,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看走眼了,我以为那是老诗人白桦,文章里甚至用的就是白桦这个名字。我想的没那么多。
  南方周末:你认为参与这次论争的一些人没有围绕你的观点讨论,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韩寒:我的观点是:一、如果事情不能够严肃,就要够娱乐;二、别弄什么文坛,别觉得要在主流文学期刊上发表过文章,跟上头某些老前辈拜过,他们指点你一下才算是踏入了文学的殿堂;
  三、某些前辈别老想指点别人,好的作者势必是不接受任何人指引的;
  四、作者都是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体,不要十年十年一分,作者不像评论家,很多评论家倒是可以百年百年一分的,那就是百年如一日的假大空;
  五、如果要弄下坛子,请别借着扶植年轻人的名义同化打压年轻作者;
  六、评论家要历史干净,现在的很多评论家居然是出版商;
  七、名人们要坚强,别一朝被强奸,十年不坚强,什么关博客鼻涕眼泪帮爹帮友骂娘卖老的,要改正;
  八、时代进步了,要甘愿被淘汰,作为车手和作者,我也迟早要被淘汰。被淘汰了,就别老上台表演了。
  南方周末:你如何看待,在这次争论中一些网友将你认定为他们的“代言人”?
  韩寒:代言不代言,完全没想那么多。世界上不需要代言,有嘴的都能言,需要“代”言的,自己的嘴去哪了?
  我是一个车手,我和他们的不一样就是我不把这些当回事。要伟大,也是一伟大的车手。文坛里只有猥琐,没有伟大。
  南方周末:你对这次争论中那些言论和现象感到满意吗?
  韩寒:至少我觉得我还行。
  一开始,这是严肃的文学讨论,没人承认,觉得只是娱乐事件,一个个滑稽可笑;到后来,变成娱乐事件,他们又不够娱乐,一个个道貌岸然。所以,是他们自己的愚蠢和心态不好埋葬了他们。而他们的这些避重就轻的指责和其他地方的一些不分事实的报道对我来说并不影响心情。
  我惟一不能理解的是,他们这些名人怎么一个个这么脆弱,经不起骂啊,我看过他们博客中的留言,的确有一些支持我的人在骂他们。要知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别说网络上了,竞选总统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居然就此质疑一代人的素质出了问题,这才是红卫兵的乱扣帽子行为。我最烦他们老拿这个说事,表现得非常不男人,我的博客里也有很多他们的支持者骂,我一条不删,也从不拿这个说事。现在的名人怎么搞的,一点都不强悍,跟没见过世面的小屁孩似的,被骂了就哭娘,乱告状。
  南方周末:到现在为止,是否出现你不愿意发生的情况?
  韩寒:完全没有,我就像看明星真人秀一样观赏他们表演,并做些点评,他们表演得不好的时候,就做些示范。干的就是柯以敏的活儿,但不同的是,他们比超女表演得差,我又比柯以敏表现得好。
  南方周末:你如何给这次争论定性?你认为网络、传媒、你的“粉丝”和你本身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韩寒:我是车手,我将此定性为赛前消遣。别人怎么定性,我们中国有很多伟大的评论家,伟大的观察员,伟大的定性工作者,交给他们了。要不然他们怎么混饭吃啊。
  我是车手和作者,要靠作品和成绩说话。也因为我有以前的作品和成绩,所以才会反驳了别人有人搭理。不能主次颠倒。我比赛非常紧张,尤其是今年的全国汽车拉力赛上海站,又在家门口,在比赛前一天,曾经的偶像高晓松抱着著作权法就跳出来了,娱乐了我的生活,放松了我的心情,最后得到了不错的成绩。
  网络是相对公平的媒体,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声音,很好的文笔,哪怕批评我的也是这样,他们也基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传统媒体,我没接受什么电视的采访。报纸的有一些,北京的,四川的,南方的,都比较公正客观。相反,上海的媒体非常的傻,全是一些评论员在那里叫嚣还网络一片优美蓝天啊,小孩子不要说脏话啊,对事情的认识完全不够。我觉得,写评论的,不够深刻,就要够肤浅。他们一看就不是能写深点的好评论的人,但他们也没做到够肤浅,因为从最肤浅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上海男人PK四个北京男人啊,上海男人改变形象的机会到了,可惜,上海的某些媒体太监做惯了,看见男人反而不认识了。
  
  一举成名或小人得志让我保全个性和血性
  南方周末:在你的记忆中,“文学”、“写作”最早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些印象到现在有变化吗?
  韩寒:写作是我小时候经常做的事情,看过很多书,自然就想写点自己的东西。写着写着就写得还行。当时我觉得那些好看的智慧故事就是文学,事实上,那就是文学。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自己对《围城》的看法。到现在再进行总结,是否有让你尊敬甚至敬畏的作家和作品?
  韩寒:很多,包括很多短文,甚至很多博客里的短文,让我感叹民间真有不少好作家,而作协里关心的都是什么呀。难道都争作协主席去了?
  南方周末:是否有对你产生过影响的“文学评论”?
  韩寒:有,我小时候看很多书,在书里看见有评论家大肆夸奖某个作品,当时我比较纯洁,就去买了,看了后觉得不是他说的那样。一直到后来,才发现,原来那俩是朋友。后来就比较流行收钱写评论的,我出书不少年了,也知道很多这些事情。
  当然,作为评论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你畅销了,你就不是文学了。你这是通俗作品,和文学没关系。难道文学就得整得谁都看不懂?就算文学以谁都看不懂为标准,凭什么凭借那些人的低智商低文笔脑袋能看明白。
  南方周末:你是否向文学期刊或者其他报刊投过稿?为什么投稿,发表率大概是多少?
  韩寒:以前有,以前只有那办法。还好,我遇见的编辑都很好,我发现都是女的。我出书前给上海、江苏的《少年文艺》、《萌芽》等很多杂志投过稿。那时候想得更多的是赚稿费和有点小名气,争取早日写自己真的想写的东西。
  我很庆幸我的一举成名,或者小人得志,至少让我得以保全我的作为作者的应有的个性和血性。
  南方周末:你现在还看文学期刊吗,为什么?
  韩寒:现在只看报纸、杂志,也从来不写约稿,只出书。
  南方周末:你的作品出版以后,有过认真的文学批评吗?
  韩寒:很少,因为我从不让出版社花钱组织文学评论。我也不需要这些忽悠人的东西来忽悠读者。现在的读者也不是这些一看就知道收了钱的评论能被忽悠的。这年头哪有文学批评啊,全是文学广告。要不就是看你不顺眼了,书都不看就骂你。
  南方周末:你是否认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对你的定位,如“80后作家”等,为什么?
  韩寒:这些是他们的问题。中国很喜欢给东西贴标签的。包括到现在,还有人叫我少年作家或者少年文学作家,后来一想想还有郑渊洁这样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在,心理就平衡了。这些是无法改变的,笑笑就过去了。
  南方周末:你现在主要靠什么为生?赛车和写作在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各自是多少?
  韩寒:赛车收入百分之二十,写作百分之七十。
  
  他们调戏的是自己弄出来的文坛
  南方周末:你认为什么是“纯文学”?你认为存在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吗?
  韩寒:没,我的眼里就一个标准,就是好读的好文章。我从来觉得文学是文字的学问,思想是一个只有肤浅没有深刻的东西。你觉得反映战争,写写变态关系,时常“文革”一下,经常自杀几回算是深刻吗。好看是最重要的。
  文学是一个很低的门槛。什么是纯文学,什么是不纯文学,文学又不是姑娘,但是,很多老一辈就觉得文学是姑娘,调戏来调戏去。其实,他们调戏的不是文学,文学永远存在于平民中,他们调戏的是他们自己弄出来的文坛。文坛和文学完全不搭界,文学是雅典娜,高尚亲民,文坛是站街女,在大城市某个地方自成一圈,给钱就上,幕后有组织,还带到站街女自己屋里上。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文学评论”和“文学批评”?
  韩寒:没系统看待过。但这肯定不是真诚的。因为王蒙的东西写得并不好,但没看见有任何人敢批评他。文学搞得那么官场,势必影响质量。
  南方周末:你认为批评和文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韩寒:至少两拨人之间应该互相不认识。也不应该有职业的评论批评者,这算什么职业啊,完全混饭吃的。吃饱撑的兼职干干还行。
  南方周末:你理解中的“文坛”是什么?
  韩寒:文坛是一群狗尿尿划了个圈子,以前还有别的狗觊觎,但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张,新城区的出现,他们尿尿的地方早就没人去了,周围全是“拆”字。但他们还固执地在发挥余臭。
  南方周末:你说“在网络时代,每个写博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这是否意味着这些博客上的文章都是文学呢?如果这些都是文学作品,它们的价值如何评判?
  韩寒:他们的东西就是文学。除了说明书和新华社通稿,别的大致上都能称为文学。凭什么有些人要负责评判这个是文学而那个不是?索性,大家都是。
  南方周末:你认为,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文坛”能产生什么影响?
  韩寒:对于小菜鸟来说,能唬人,能欺骗文学女青年。但让一些有小才华(我相信有大才华的人早看穿了)的人去遵循这些迂腐的规则,在不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里丢失了一个好的作者应该有的性格,变得平庸圆滑。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文学创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韩寒:可以没市场,但有市场总是更加好。什么事都做得没市场了,自己都没办法活下去了,你觉得那是纯文学吗?经济的保障也是骨气由来的一部分。我不靠人赏我口饭吃,就爱谁谁了。
  南方周末:你一直是畅销书专业户,这对你是好事还是坏事?市场会影响你的写作吗?
  韩寒:当然是好事,虽然也总会有一天不畅销。市场不是我想的,因为不管如何写,都是那么畅销,版税没有任何影响。所以,我能更加随心所欲考虑我自己想写的东西。不用考虑市场。我是靠我的文笔和想法而畅销的,不是靠取悦市场,看最近流行什么就写个什么。你以为口口声声在骂畅销书如何如何的“纯文学”作者的东西不想畅销吗,上天给他们一个可以畅销的机会,他们爬着走都愿意。但很多时候是这样,你越想畅销,越往这上面靠,你就越不能。
  一本书,不畅销,有可能好,有可能差。一本书,畅销,必然不会差。
  你当读者们全是傻子吗。
  南方周末:还有什么未尽观点?
  韩寒:我想说,作家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本来应该有个性的一堆人要有个协会,并且搞得那么官场市侩。身为协会,应该保护作家的利益,但我也没看到作协有过任何打击盗版等行动。我建议解散中国作家协会,这样中国文学才有出路,也让世人少看点笑话,让本应该成为很多艺术的大宗的文学得到真正发展。
  南方周末:你觉得你的这次出击,会不会改变一些“局内人”的想法?
  韩寒:至少让他们看明白,所谓文坛的无人搭理和岌岌可危。不过,我觉得,迂腐的他们只能看到网络怎么没人管啊,这一代人道德怎么这样啊。我们是老人,要尊敬啊。老人的确要尊敬,但不能被同化。观点不一样的时候,有事说事,和岁数没关系。谁都别装出一副高高在上,指点江山的腔调。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7:55:52 | 只看该作者

各说各理 文坛三月里的混战

“韩寒在他的博客上加了我博客的链接,等于给他的‘暴力团’指路。”陆川认为

    “这年头,只要说点什么,人家都会说你炒作。最近我没写什么新书,而且我本来想近期推出的唱片也推迟了,这个时候出,太恶心。我还能炒什么呢?”韩寒无奈地抱怨。

    2006年3月,“80后”作家韩寒与文学评论家白烨的一场论战,成为让人们兴奋和关注的话题。

    事件起源于文学评论家白烨发表在2006年《长城》杂志第二期的一篇评论——《80后的现状与未来》,其中的评论涉及韩寒。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迅速回击,并在帖子中使用粗口,韩寒博客的点击量也迅速上升,以数十万计。

    一篇评论何以反映如此强烈?这让很多人怀疑他的动机。“开始我故意在帖子里用脏字,” 在赛车的间隙,韩寒说,“我现在有点后悔,后悔骂得不够重,相对于文坛和评论家的腐败来说,我说几个脏字算得了什么?”

    韩寒与白烨的争论,掀开了文坛的另外一种面纱。

    为什么挑中白烨

    “批评我的人有万万千,如果只要别人批评了我,我就批评对方,我哪里批得过来。我挑中白烨一个,因为他跟书商勾结,不具备评论的资格。” 韩寒说。

    白烨现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他的评论,尤其对那些刚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新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被称为“青春文学写手”的饶雪漫,在她的博客中写道:“白老(白烨)是个有名的评论家。在北京的一次书会上,他逛到长江社的摊位上,我那时刚在长江社出版了《校服的裙摆》,做发行的一位同志在他走后悄悄跟我说,他要是肯给你推荐一下,你的书就会好很多。大意是我对白老师的态度不够太恭敬。”可见作为评论家的白烨对文学新人的威慑力。

    白烨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图书策划人。上世纪90年代的布老虎丛书,白烨是策划者之一。2001年热销的《上海宝贝》便是白烨编辑的,网络上还能搜到白烨的一篇文学评论:《〈上海宝贝〉:以情取胜》,极尽溢美之词。不到一年,这本书被相关部门勒令停售。既为图书策划者又做文学评论家,许多人对白烨的质疑,便在于此。如今,白烨仍然在北京现代出版社兼职。

    “白烨把我的书名写错了,我的书名一共就四个字,还写错了一个,这说明他根本没有认真看我的书,可能就翻了几页,看不顺眼,就开始说了,态度也太不严谨。”韩寒表示。就在韩寒的帖子发出三天后,白烨不堪“韩迷”的围攻,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我不主张媒体加入讨论,现在还是在网络上,除了个别的报纸,没有人找过我,关注它(这件事)没有意义。”白烨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当本刊记者问到他是否与书商合作时,他语气生硬地说:“无可奉告。”并以正在感冒中为由结束了谈话。

    “中国的文学评论没有公正可言,很多评论家跟书商勾结,或者跟朋友面子上抹不开,就写文章吹捧,如果你不去套近乎,他就会批评你。”韩寒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谭旭东认为,“评论家应该有中立立场,但当代文坛确实有一类人,跟在书商后面,拿红包,少则几百,多则上万。然后当‘托儿’出来吹捧。当评论家和市场合谋,评论家变成了促销工具,还有什么学术公正可言?”

    “文坛是个屁”

    让韩寒愤怒的不是白烨对他的评价,而是白烨文章中说:“‘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

    “难道市场和文坛是矛盾的吗?难道非得写得没人看才叫进入文坛了吗?没有任何人可以评判什么是文学,什么不是文学,难道只有他们圈子的人说一声:‘喂,你已经进入文坛了。’才算进入文坛了吗?”韩寒不屑地说。

    “文坛是个屁”,韩寒在他的博客里以这样的标题回敬了白烨。韩寒怎么敢骂一个“文坛”的前辈?

    因为“参加作家协会,要参加笔会,认识一些人,搞关系,你吹捧我,我吹捧你。作家在搞关系和互相吹捧的过程中,应有的灵性都没了。”韩寒说,“现在的一些网络作家文笔很好,也有灵气,有自己的读者,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这些毒害,不在乎什么文坛不文坛。我也一样。”

    “按传统的方式,进入文坛要通过给一些文学杂志投稿,但这样的稿子很难被采纳,因为这些主流文学杂志的要求不适合新人。一旦进入他们的体制,发稿就容易了。”秦嘉是某报编辑,他对韩寒白烨所说的“文坛”深有感触,10年前他曾经是个文学青年。

    当年秦嘉想过加入作协,但加入的条件是“出过书,或者有在什么级别以上杂志发表的作品”,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有人为了加入作协自费出书,但我当时是穷学生,就没凑这个热闹。”

    韩寒说,“那些站在高位的人有话语权,他们借着扶持年轻人的名义打压年轻人,他们扶持的只是看着顺眼、听话的人,实际上就是打压,他们甚至可以决定不让出版社出你的书。自从写了博客以后,我发现原来大家的文笔都那么好,好得超出我的想像,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出书,因为话语权被某些人垄断着。文笔差的都去作协当作家写书了。”韩寒说。

    不许说脏话

    韩寒的出言不逊招致许多人的指责。在指责韩寒动粗口的人中,不乏文坛名人,其中包括反腐作家陆天明和评论家、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解玺璋。

    陆天明在他3月13日的博客中表示:“文学之争本是无可厚非,但发展到使用如此肮脏的粗话向对方进行谩骂,就已经超出文学争论的范畴了,就显得非常不正常了。”

    此言一出,陆天明的博客立即招致围攻,网友“小小”留言说:“您写反腐败的书,我挺佩服您的,我也希望您对整个事件有个完整清晰的了解再发表评论, ……我觉得,韩寒如果是令狐冲,白烨就是岳不群……”,甚至有些人留言谩骂。

    “陆天明其实是我很欣赏的作家,我是在指责文坛和评论家的腐败,陆天明是反腐败作家,他应该高兴啊,但是他为了维护所谓文坛的旧秩序,站错了队。他不知道我为什么批评白烨,他属于事情还没弄明白就跳出来的,是圈子里不实事求是的表现。”韩寒说,“我是说了脏话,但观点正确与否是最重要的。论争也不能按辈分来分,你站出来一个更老的,我就得听你的,那我爷爷年纪更大。”

    陆天明遭受网友围攻之后,这60多岁的老作家很痛心:“我静静地看着你们,年轻人,当你们把对这个社会的一切不满都用如此肮脏和粗野、不人道不人性的方式发泄到我头上的时候,当这一切都离开了我们需要讨论的文学的时候,我仍然要求自己静静地看着。有人说,10年后,这个世界就是你们的了,你们就要接管这个中国和世界了。”字里行间,颇有对后辈承担文学薪火相传的社会责任的期望。

    解玺璋是白烨多年的老朋友,他表示,“韩寒的观点我并不反对,而且我自己就是这种观点,但是他不能这么说话。”“他回家跟他爸妈能这么说话吗?大嘴巴早扇过去了。”

    从论战到混战

    被愤怒的情绪指引,韩白之争渐渐由论战演变成“骂战”。陆天明不堪韩寒拥趸粗暴的围攻,关掉手机。3月18日,陆天明之子、导演陆川为了父亲出来反攻,“我是半道进来的,并不知道前因后果,不知道韩寒出了什么事,就是想说一句话:“没什么理由可以用这种红卫兵的方式来对待一个老人(陆天明)。”陆川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在自己的博客中,他也动了粗口。

    3月23日,陆川的好友、音乐人高晓松在博客中声称要以“侵权”名誉起诉韩寒在《三重门》中引用了自己创作的《青春无悔》的歌词,并且旗帜鲜明地说明起诉理由是:“你(韩寒)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儿们陆川和他父亲陆天明,你的追随者们更是连别人的亲娘祖奶奶也一并捎上了,我想以你一直标榜的强悍作风有人这么对你哥儿们你也会开上你的赛车冲上去——我没你那么强悍,我的知音们也没你的追随者那么凶猛,但我义不容辞,一定要来捅捅这个马蜂窝,大不了陪哥儿们父子一起挨骂呗,反正这个社会已经斯文扫地,个人尽自己的操守吧。”

    在得知高晓松要起诉自己的当晚,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坚决支持高晓松,为哥们两肋插刀。”但他告诉本刊记者:“高晓松肯定会败诉,因为著作权法里面规定用来推广和宣传的不算侵权,出版物侵权的可追诉期是两年,现在早就过了。就算我败诉了,也无所谓。高晓松就算赢了官司也输了人心。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喜欢他的歌。”

    现在,陆川在博客中向读者道歉,并删掉了博客中谩骂的言论,并劝告高晓松罢手,“这件事情该结束了”。

    陆川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我)被铺天盖地的语言暴力帖子折磨得筋疲力尽,快崩溃了。在韩寒的众多‘打手’围攻中,我们才是真正的弱势。”

    “其实到陆天明和陆川博客上骂他们的人我都不认识,大概是我的读者。我向我的朋友们都打过招呼,不让他们站出来替我说话,没劲!”韩寒说。

    “本来我只想揭发白烨,没想到陆天明和陆川不明事理地跳出来,我对他们只想顺手消遣一下,没想到这么多人跟着跳出来(骂他们),弄得很混乱。明白的人可以把它看作一场新老势力的交替,不明白的人就把它当成很好看的‘群殴’吧,娱乐一场。”韩寒轻松笑着说。

    也许,论战双方真正的差别在这里。

    “韩寒有他的机敏和才智,在两军对阵的时候,他有漂亮的转身和亮相,表现得很潇洒。但他有刻薄的一面,有不厚道的小聪明。我的博客原来不是公开的,我的博客都没有用自己的名字,只是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发牢骚,也很少人知道我和陆天明的父子关系,但是韩寒在他的博客上加了我博客的链接,等于给他的‘暴力团’指路。”陆川认为。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8:01:28 | 只看该作者

事件发展流程

开篇:韩白之争  
2月24日 白烨写到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
3月2日 韩寒发文反击白烨正式引发韩白之争。
热场:舌战群儒
3月9日 解玺璋写文章力挺白烨。
3月11日 《人民文学》副主编李敬泽撰文批评80后作家。
3月13日 陆天明博客谈韩白之争。
3月18日 陆川博客发文声援父亲陆天明。
高潮:晓松起诉
3月23日17:50 好友高晓松力挺陆川,在博客上说明准备就版权问题起诉韩寒。
3月23日19:43 韩寒回应:我支持高晓松一路凯歌。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8:06:37 | 只看该作者

文坛论争档案

1.1997年,张颐武指责韩少功《马桥词典》,抄袭《哈扎尔词典》,引发文坛大论争。
  
2.1999年,王朔一篇《我看金庸》,引发一场大骂战。
  
3.2000年,卫慧《上海宝贝》涉嫌抄袭棉棉小说引发两人之间的骂战。  

4.2000年,余杰撰文《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引发文坛关于“忏悔”的大论战。
7#
 楼主| 发表于 2006-8-27 08:08:13 | 只看该作者

韩白大战狗咬狗

3月,原本是一个桃花盛开、郊游踏青的好时节。这样春意盎然的时节,用来干架有点煞了风景。偏偏还是有人喜欢互相掐来掐去,口水乱飙,越掐越来劲,甚至变成“群殴事件”——连看的人都集体呕吐了。网络“群架”事件起源于韩寒博客里的一篇回应白烨批评80后文学的日志《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白烨应战,“寒流”(韩寒的粉丝)群殴,白烨打白旗关了博客;而这面白旗原来只是暂停,意欲维持公道的文坛前辈陆天明接棒战韩寒;被骂后,陆天明的儿子、著名导演陆川又出马替老父“报仇”,再接下来,陆川的好友、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又出来为朋友两肋插刀……又有人指称,高晓松是嫉妒韩寒与徐静蕾的暧昧关系才有此一举。最后,事情的发展竟意外地归结到了一个女人身上。

  博客,已经成为名人开骂、互抖隐私的阵地,“狗咬狗”无疑成为一种另类的狗仔文化。

  第一回 白烨剑挑“80后” 韩寒发飙“别装逼”

  3月2日凌晨4点,熬夜的韩寒在自己的博客上贴出《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回应文学评论家白烨的《“80后 ”现状与未来》的文章,将白烨称为“迂腐固执的家伙”,并“非常讨厌并假装以引导教育的口吻,指引年轻作者”。文章反对白烨“80后作家进入了市场,尚未进入文坛”的说法,称白烨有“狭隘的圈子意识”,“文坛什么、文坛什么,要进入文坛怎么怎么,听着怎么像小孩玩过家家似的。好像白老人家一点头,你才算是进入了文坛。”韩寒称,自己的写作“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形容白烨的文章“行文啰嗦,观点重复,很没有灵气和文采”,文章中还使用了不少粗陋、难听的骂人用语。随后震惊的白烨发表声明,“韩寒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这不是文学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同时认为,韩寒的这些措辞也给他自己所说的“难得的纯文学”作家以绝大的反讽。两人之间的第一回合,引来“寒流”与媒体的极大关注,众说纷纭。

  第二回 韩寒猛抛“强奸论” 白烨不支关博客

  3月4日,韩寒又在博客中发表《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回应白烨“‘屁’是骂文坛的,您别自作多情,以为您就是文坛……别文坛不文坛,每个码字的都是作家,每个作家都是码字的。您别教导人家应该怎么写,不是你说了是文学,就是文学,你说不是文学,就是作文。文学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和指引”。两天后,有些招架不住的白烨发表了告别辞,宣布关闭自己的博客。3月14日,韩寒乘胜追击,以一篇《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磊落》,大曝白烨不光彩的往事,并称“你强奸了文学,被广大人民,也就是文学的父母发现,你居然连文学的妈都想强奸,太狠了。你别以为你多强奸了几次文学,文学就归你了。因为谁都可以强奸文学,所以,文学是大众的。是所有草根的”。3月15日白烨最后一次回应,称“垃圾放在垃圾桶里就好了”。当日,韩寒再度反击白烨,《文学群殴学术造假大结局,主要代表讲话》:文学是艺术的大宗,某些人还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以为哪里划个圈那里就是特区。大圈圈就是这帮人组成的所谓文坛。他们把持部分话语权,胡说八道,指鹿为马,拿钱说话,策划图书,迂腐愚昧,停滞不前,倚老卖老,道貌岸然,阳奉阴违,装逼扯蛋,强奸文学。

  第三回 陆天明“上阵父子兵” 批韩寒“形同打砸抢”

  老作家陆天明的一次访谈让“韩白论战”再次升温。陆天明在采访中称:这件事出来之后,不是有很多小孩子跑到白烨的blog上去谩骂么?一直骂到白烨不得不关闭自己的博客。他们的这种做法,总让我想起当年的红卫兵。韩寒的作品,有他独到的地方,有我们这些人写不出的东西。但是单论文字,坦白地说,我认为并不好,最起码也不是那么的好。等韩寒长大一点,他自己一定也会明白的。3月14日晚,钍对陆天明的评论,韩寒随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反驳,称陆天明连事情来龙去脉都不知道,被记者一激,就仓促跳了出来,太傻了,“可以断定,陆(天明)也是一个没看过别人书就能胡说八道的人。为什么这些批评我的人都这么傻,都喜欢自己抽自己耳光,抽完后留下一个大把柄”。

  “我父亲只是维护一种批评的自由,没想到遭受韩寒和他的拥护者的围殴。”陆川导演出来替父打抱不平。 陆川在博客反驳称: 如果说在老一辈的手中,我们得不到批评的自由,那么在韩寒这一拨人的手中,我们就能得到了吗?我们依然得不到!韩寒,中国文学平民化实际上的既得利益者,以一副破四旧的嘴脸打砸抢的气势,挥动手中的皮鞭棍棒,喊着铲除文坛壁垒的口号,骨子里却行党同伐异的暴力之实。

  对于陆川的开骂,韩寒撰文《观后总结:中国式文学争论———上阵父子兵,伙同亲友团》回讽。

  第四回 斜地里杀出“高咬金” 莽韩寒理亏初认错

  本来就闹成一团了,可还有人加入这场“混战”。3月23日,高晓松突然在其博客上宣布将对韩寒几年前的作品《三重门》中未经允许引用其歌词的行为进行上诉,高晓松该篇文章的题目就非常直白地《准备起诉韩寒》,“就是看你骂人看不过去了,找你的茬”,高晓松称韩寒在《三重门》里全文引用了他的《青春无悔》歌词,未获我同意,因此要求韩寒将书中这段歌词删除后再放到书店卖。高晓松在文中毫不隐晦,“我没权力和资格教育你什么,也不关心什么‘文坛之争’,但你和你的追随者们疯狂骂了我哥们陆川和他父亲陆天明……我义不容辞,一定要来捅捅这个马蜂窝,大不了陪哥们父子一起挨骂呗……”随文章贴出的还有律师函,高晓松方要求,韩寒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不得继续使用《青春无悔》作品;立即收回已经上市但尚未销售的全部《三重门》;否则高晓松将向有关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晚,韩寒在得知了高晓松起诉一事后,在博客上贴出《我支持高晓松一路凯歌》的文章。他表示“白烨是学术造假和私圈文坛,陆天明、陆川是不明事理瞎跳出来,都不占理。终于这次对手占理了,我在17岁写这书的时候的确没有得到高晓松的同意,引用了他的一段歌词。幸运的是,我标明了是引用和作者。要不就和花儿以及高晓松所欣赏的小郭同学一样变成抄袭了。”面对“挑衅”,韩寒丝毫不嘴软,他甚至还在文中表示“对高晓松这次坚持走高端的陈凯歌路线,我也非常理解。并将一如既往期待他的新专辑。”不过,他也不忘小小的“刺”一下对方“路线可以走凯歌式样,作品可千万不能弄成《无极》模样啊”。

  第五回 高晓松三信表仗义 韩寒愿休战终谢幕

  高晓松和韩寒的博客文章一出,立刻在网名里掀起“龙卷风”,谩骂也有,支持也有,闹得翻天覆地。眼看一次“争论”就要演变成法律事件时,高晓松在3月28日贴出了他的“闭关”帖《最后三封信》,分别是《表扬信》《道歉信》和《告别信》。高晓松先是接受了韩寒的和解建议,放弃打官司:“我为什么要和你打官司?就是在找你的茬!为什么要找你的茬?就是看不过去你纵容粉丝群殴我哥们儿父子!为什么放下那么多正事和你比划到今天?就是亲身感受了那些无休止的下流谩骂是多么可怕!一定要让你意识到这不是你说的‘这年头哪哪都这样’!”高晓松还大度地表扬了韩寒“你终于开了金口,在文章里呼吁你的粉丝不要骂脏话了!热烈表扬!我很高兴,谢谢你为互联网做的好事——这丝毫不影响你‘酷’的形象!”不过,他仍然在为自己的哥们儿陆川“助威”:“在我们那代人里,不仗义才是一件奇怪的事,川儿,哥们儿尽力了!”

  韩寒于当晚就“韩白之争”做出总结:“高晓松的用心大家都能理解。行为上过激是因为其尚存艺术的冲动。看在高晓松辛辛苦苦憋两天的份上,我愿意退一步,恳请我的读者留言的时候注意文采…… 此事就此谢幕了。”
8#
发表于 2006-8-27 10:48:18 | 只看该作者
谁说对文学不感兴趣了???我可是最喜欢韩寒了呵呵
事情过去挺长时间了 总结的不错啊~~~
姓白的就是找抽,没事儿瞎JB 的色,SB了吧???
复习一下韩寒的原文 很有味道的 ^_^
文坛是个屁 谁都别装逼

2006-03-02 04:24:46

大 中 小
前天看了文学评论家白烨的大文(此人行文还严重不简洁,看得我头晕,看了一大段观点重复的文字后,发现那还是下篇,太牛了,最牛的还在后面,一看标题,这还是篇简要分析),摘抄一些:



80后作家这样一种姿态坚持下去,成为主流文学的后备作家是完全可能的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所谓“票友”是个借用词,用来说明“80后”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



我以前说过 “80后”作者和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尚未进人文坛;这是有感于他们中的“明星作者”很少在文学杂志亮相,文坛对他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人与其文;而他们也似乎满足于已有的成功,并未有走出市场、走向文坛的意向。



作为我本人,非常讨厌以年代划分作者,每个优秀作者都是个性鲜明的人,哪能分类。同一年生的就是一类,卖猪崽呢。难道1966年到1976年间生的人都叫“文革类”?文革失败了,难道那批人就叫“文革败类”?时代划分人,明显不科学。

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他坚持认为,他认识的那批人(也就是照过面的吃过饭的那些码字的),写的东西才算文学。并假装以引导教育的口吻,指引年轻作者。



文学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某些人所谓文学评论家就非常愚蠢,对畅销书从来置之不理,觉得卖的好的都不是纯文学,觉得似乎读者全是傻逼,就丫一人清醒,在那看着行文罗嗦晦涩表达的中心就围绕着“装丫挺”三个字的所谓纯文学。但倘若哪天,群众抽风了,那所谓纯文学突然又卖的特火,更装丫挺的评论家估计马上观点又要变化。



书卖的好不好,和文学不文学没多大关系。比如这位白烨,行文罗嗦,观点重复,很没有灵气和文采,我要不是憋着要说两句,真是没耐心看完这样水平的文字。所以,可以想象,他要写一小说,势必要花去一万字描写一棵树。小说卖不好,肯定又要觉得这年代阅读风气出了问题。绝对是便秘怪马桶。



比如我,我的写作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写我所想,并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从不假惺惺叫帮人开个研讨会之类。新书也更无任何的发布会。卖的好,是因为写的好。有终一日卖不好,是因为总有那天,也没关系。很多的畅销书作家,写的都是纯文学。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写,都有人送钱,所以,就彻底不用考虑什么取悦读者,迎合市场,想写什么写什么。相反,很多书卖的不好的号称纯文学作家,必须时不时考虑,我要加点吸引眼球的东西啊,我第80页要上个床(还得野外)啊,100页要同性恋(并且3P)一下啊,200页得来点暴力(必须死人)啊,400页得来点乱伦(还是母女)啊。(通常种类作者写东西还特别长,没500页打不住),440页文革一下啊。评论家一看,惊了,我操,都是人性啊,都是社会的边缘啊,都是性格的错乱啊,关心人类啊,牛逼,纯文学。



蛋,就是这么扯的。



还有,白先生文章里显露出的险隘的圈子意识。文坛什么,文坛什么,要进入文坛怎么怎么,听着怎么像小孩玩过家家似的。好像白老人家一点头,你丫才算是进入了文坛。其实,每个写博客的人,都算进入了文坛。别搞的多高深似的,每个作者都是独特的,每部小说都是艺术的,文坛算个屁,矛盾文学奖算个屁,纯文学期刊算个屁,也就是一百人手淫,一百人看。人家这边早干的热火朝天了,姿势都换了不少了,您老还在那说,来,看我怎么手淫的,学这点,要和我的动作频率一样,你丫才算是进入了淫坛。



部分前辈们应该认真写点东西,别非黄既暴,其实内心比年轻人还骚动,别凑一起搞些什么东西假装什么坛什么圈的,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我早说过,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一个人的,顶多带一武功差点的美女,只有小娄娄才扎堆。



至于年轻人,文学就是认真的随意写。人能做的只有这些,其他都看造化了。文学是唯一不能死磕和苦练的东西。更不能如虚伪的大多数前辈们一样。文学的最危险境界就是,着实虚伪,但自己还觉得自己特真诚。



(此文稍色,日后改正。对付迂腐固执的家伙,就得行色。我发表完观点了,不参与任何愚蠢的笔战论战之类。我很忙,我要进入车坛。)
有些人,话糙理不糙;有些人,话不糙人糙2006-03-16 17:35:56  作者:韩寒  
 
用脏话连篇的语言骂人,象“屁”、“逼”、“马桶”、“我操”、“牛逼”、“淫坛”、“装丫挺”这样的垃圾文字。

不喜欢我的文章,但不可以用“屁”、“逼”、“装丫挺”这样粗暴又粗鄙的字眼骂人;这不是文学批评,这些语言已经涉嫌人格侮辱和人身攻击。

网上匿名发表言论的自由,也给一些人提供了胡作非为的可能。但任何人都没有借此来骂人的特权,也没有骂了人不负责任的豁免权。他和他们至少要接受道德法则的自审与公审。我希望这样一个事件,能为如何为网络立法和建设网络道德提供一个反面的例证。



今天朋友发来了白烨的回应。(http://blog.sina.com.cn/m/baiye)看了很有意思。可能文学评论家就是有不仔细看人文章就可以开始进行道貌岸然的评论的本领。

那我也申明一下吧。

我通篇文章里没骂您一个字。

“屁”是骂文坛的,您别自作多情,以为您就是文坛。

“逼”是生殖器,但“装逼”的意思不是假装自己是个生殖器,您别断章取义。我说的是装逼的逼而不是你妈逼的逼。

“我操”是我在操,和你没关系。

“牛逼”并不是牛的逼,不相信您不知道。

至于“马桶”,我觉得马桶很无辜。难道所谓进了文坛的人都不用马桶?也是,排泄物都写出来了,自然不用马桶。


仔细看看文章吧,有一个字是骂你的吗?牵涉到您的地方全是白先生,如果您硬要说白先生等同与白痴先生就是我在骂人的话,那我也没办法。

文章的意思其实就是,别文坛不文坛,每个码字的都是作家,每个作家都是码字的。尤其是我看了看很多人的博客,都是好文笔,都是文学。您别教导人家应该怎么写,不是你说了是文学,就是文学,你说不是文学,就是作文。文学不需要任何人的肯定和指引。这年头,除了新华社通稿以外,什么都能是文学。

当然,作为中国的文学评论家,特点和长项就是,1:不知别人所云。2:自己不知所云。3:不知所云还特能云。这事都提升到互联网立法了。您看人李亚棚包括我经常被网友留言被骂,您怎么没跳出来要立法要建设网络道德啊,哪个承受的责骂比您少啊。骂您头上就不行了。这就是立法以人为本?


至看我博克的朋友:

大家觉得前天《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那篇缓解赛前紧张心情的文章写的爽,不要是因为一些平时在报纸在没看见的字眼。那些字眼都是语气助词,取掉对文章也没有任何影响。还有,大家在我这发表看法就行了,别追杀到人家那纯洁的自留地里。(所以,本来说了不回应的我就替大家做一下总追杀)人家那里是多么纯洁,多么文学,多么高尚,多么文坛啊,您不觉得去了浑身不自在吗。
9#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09:30:2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师兄 我太感动了
还有人来支持我 真没想到
我对韩寒谈不上喜欢
但是 我是尤其的讨厌白
学术腐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清华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7 02:25 , Processed in 0.29297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